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后,为使我国奶业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重视程度之高、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奶业浴火重生,恢复之快、发展之好始料未及。从生产形势看,全国奶牛存栏呈持续恢复的势头,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奶牛存栏数1254万头,同比增长4.29%。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800多万吨,与去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生鲜乳价格连续8个月平稳回升。从消费市场情况看,去年我国乳制品总产量1935万吨,同比增长12.88%,乳制品行业已基本恢复正常。
今年一季度全国乳制品消费需求旺盛,1月份~2月份,全国乳制品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86%,重点零售企业液态奶销售量同比增长47.3%,国产奶粉销量同比增加25.3%。从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看,2009年农业部检测生鲜乳样品13129批次,三聚氰胺含量全部合格,未检测出皮革水解蛋白、淀粉等违禁添加物。今年4月的飞行检测也没有发现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超标的情况,生鲜乳质量安全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奶业在短时期内全面恢复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引导,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及行业的不懈努力,在应对这次危机中,我们围绕促进奶业科学发展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建立健全奶业法规保障体系
婴幼儿奶粉事件以来,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要求,农业部出台了一个配套规章、2个技术规范、一个限量标准,全面规范生鲜乳生产和收购行为。农业部配合卫生部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组织修订的新的《生乳》国家标准已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些规章和标准为乳品质量安全和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奶业生产方式转变
奶牛养殖效益的提高是奶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好的效益要有一定的养殖规范和标准化的管理。2008年到今年,国家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支持1944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到去年底,全国100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比例达到23.1%,比2008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5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7.15亿元,共计改良奶牛2480多万头,目前全国荷斯坦奶牛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引导乳制品企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随着奶业相关产业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人们乳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乳品企业对自有奶源和奶源基地建设越来越关注。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口种牛近3万头,占去年全年进口量的3/4,主要流向各大乳品企业投资新建的牧场。2009年蒙牛建成包括马鞍山三期、眉山现代牧场、洪雅现代牧场在内的11座大型牧场。今年伊利计划在沈阳投资4亿元,建设存栏1万头的现代化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各大乳品企业自建自控规模化牧场力度不断加强。
加大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力度
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是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农业部门承担的一项新职责。为切实维护好奶源市场秩序,一年多的时间里农业部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取缔关停了一批不合格收购站点,推动了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共有生鲜乳收购站13554个,减幅34%,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比整顿前提高了37个百分点。
但同时也应看到,影响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仍较突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奶业生产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奶业生产“小”、“散”、“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二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尖锐,养牛户、奶站与乳制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三是乳品质量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乳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奶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共同应对,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奶业生产方式转变,不断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迈进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提高奶业生产水平,保证乳制品市场供应,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奶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示范创建,乳品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效益,提高可控奶源质量与数量,从源头上保障奶源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强行业检测,维护生鲜乳收购秩序
当前争抢奶源的现象有所抬头,奶农、奶站和乳制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我们要积极行动,群策群力,开展奶业生产形势监测预警,引导奶业生产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奶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全力维护生鲜乳收购秩序。
加大奶农培训力度,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深入宣传培训《生乳》国家标准等法律法规,提高奶农和奶站的质量安全意识。要组织各方力量,创新培训形式,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提升奶农养殖水平。
行业协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以中国奶业协会为主的行业协会要加强自身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同时,着力强化奶业行业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反映行业动态,扩大对外交流,促进行业联合,为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作者: 国家首席兽医师 于康震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