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谨防鸡痘
一、总述
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在散养或集约化养鸡场均易造成流行,可使增重缓慢,消瘦;产蛋鸡受感染时,产蛋量暂时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差或营养不良时,可引起较多的死亡,对幼龄鸡更易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传播途径
该病一般发生于夏末秋初,整个秋、冬季节发病率均较高。健康鸡因与病鸡接触而传染。蚊子与野鸟皆是本病的传播者。虽然鸡痘由病毒引起,但传播却相当缓慢。任何年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但以雏鸡、育成鸡多发且较严重,成年鸡发病较轻。
三、临床症状及眼观病变
鸡痘在临床上有两种类型。
皮肤型鸡痘:特征是在口角、眼睑、鸡冠、肉髯、翅下等少毛或无毛处皮肤出现痘疹,一般称皮肤型鸡痘。典型,较易确诊。
黏膜型鸡痘:主要在口腔、咽喉部、眼等黏膜表面出现痘斑,发生坏死性炎症,形成伪膜,病程长的鸡会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病鸡常常张口呼吸,所以又叫“白喉”型鸡痘。四、剖检变化
黏膜型鸡痘:主要“白喉型”咽喉部黏膜表面出现痘斑,发生坏死性炎症,形成伪膜,引起死亡。
五、防制措施
1、搞好灭蚊措施,注意鸡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由于蚊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对所有可以孳生蚊虫的水源进行检查,清除这些污水池;鸡舍要钉好纱窗、纱门防止蚊子进入。因为鸡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和脱落的痂皮中,所以要注意舍内和环境的消毒。
3、采取措施防止鸡体表外伤。①及时修理笼具,防止竹刺、铁丝等尖锐物刺伤鸡皮肤;②出现外伤的病鸡及时用5%碘酊或紫药水涂擦伤部。
4、病鸡可采用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对症治疗可剥除痂块,伤口处涂擦紫药水或碘酊。口腔、咽喉处用镊子除去假膜,涂敷碘甘油,眼部可把蓄积的干样物挤出,用2%的硼酸液冲洗干净,再滴入5%的蛋白银液。大群鸡用"激斗清(普济消毒散)"拌料,连用3~5日。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新福宁”等连用3~5日,防治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