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H7N9“人传人”理论上也要11年
2013年春,中国东南部暴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让关注大流感暴发的同行、媒体以及公众,都屏住了呼吸。由于人感染H7N9后病死率极高——超过20%,这让所有人都深感忧虑。
对于狰狞面目的H7N9病毒,社会舆论担心:它能否因基因突变、重组等途径,获得人际传播能力?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么平均来说,需要多长时间?
在已报道H7N9感染案例中,患者均存在直接的禽类接触史,尚无人传人的确凿证据。此外,对H7N9病毒基因测序的结果也表明:当前,它的基因序列与已经研究清楚的、经典的人传人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存在很大差异。
不过,2013年冬天开始的新一轮H7N9患者个案的暴发,再次让人提心吊胆。H7N9病毒传染给人的概率极低。
研究发现,H7N9并不是一种新病毒,此前早已经出现。而且,考虑到人与禽类广泛接触,H7N9病毒传染给人的概率实际上是极低的。
不可否认,染病的人越多,病毒获得人传人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时候,科学家们确实会发现某些流感病毒株似乎已经具备了“非常接近”人际传播能力。
但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一种病毒株,首先在禽间传染,然后转变为禽人传染,最后又逐渐转变为人际传染。这样的典型过程从来就没有过记录。反倒是,一些原本只在动物间传播的病毒,似乎一夜之间就很快具有了人传人的能力。
我们课题组对H7N9病毒株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时,首先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即:2013年出现的可感染人的H7N9禽流感病毒,其两个关键基因早已在别的禽类中突变为可感染人的状态了。
这两个基因分别编码了对病毒传染性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其中,血凝素(H7)负责和动物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帮助病毒进入细胞,该基因在2010年的湖南潜鸭(一种野生水鸟)中就已经突变,获得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神经氨酸酶(N9)帮助病毒的后代逃离宿主细胞,以便感染新的宿主细胞,甚至在2000年时,在南昌的家鸭体内,就已经成功突变了。
这些发现表明,现在流行的H7N9也许并非是一种新病毒,早已经存在,早就在四处传播。而且,回顾最初在中国浙江发现的病例,必须承认,那实在是相当偶然的一个病例。到目前为止,已报告的数据显示,共约百人被感染,数十人死亡。虽然患病后病死率极高,然而考虑到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城市人口超过7亿人,大多数城市居民非常喜欢在菜市场购买活禽,每天有难以计数的人禽接触,被感染的人实际上是极少的。
综合考虑,当前的发病频率表明,H7N9病毒传染给人的概率实际上是极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