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天地 >> 饲养管理

推广健康养殖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环境污染、 产品质量下降及药残等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
      健康养殖就是以保护动物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实现畜牧业无公害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必须为社会所接受, 质量安全可靠 无公害, 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小, 而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

1. 培养从业人员的健康养殖意识
      不断对广大养殖户进行法律法规及养殖技术的培训, 依法增强科学养殖观念, 改变过去传统的饲养模式, 逐步树立健康养殖意识。依法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实现养殖环节的全程监控和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全面推动无公害、 绿色产地认证工作, 形成从内到外的生产监管模式。
     2. 推进健康养殖模式,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养殖模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技术关键。畜禽养殖场要以保障畜禽健康为核心, 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健康养殖模式应当是品种良种化、 生产标准化、 模式生态化。对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发挥各种资源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既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又收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 形成自然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健康养殖模式。目前的畜牧业生产由于盲目性大,极易造成大起大落, 除市场因素外, 与其规模结构有很大关系。要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使各个生产工序严格按照预订的标准进行, 技术质量可控, 产品质量有保障, 生产规模固定, 产量稳定。
     3. 强化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养殖新技术
     科学地建造养殖场和畜禽舍,除了能提供畜禽生长空间和基本的防疫功能之外,还具有较强的环境调控和净化功能, 能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减少畜禽应激。不断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健全粪污的无害化可利用体系,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4. 推行科学管理, 做好疫病监测
     动物养殖场成败的关键是科学管理的水平。应加强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和疫病控制,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对能引起畜禽应激反应的生态因子、自然因素的监控,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养殖环境的生物安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全程监管,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注重抗体水平监测, 科学确定免疫时机, 保持动物群体的高免疫力。依法实施防疫检疫监管,实现畜牧业可持续、 健康发展。


 上一篇:鹅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技术下一篇:春季蛋鸡安全高产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