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天地 >> 疫病防治

几种新型鸭病的诊疗措施

 

几种新型鸭病的诊疗措施

一、小鹅瘟
1、流行特点:
(1)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雏番鸭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2)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可达90%~100%。
(3)雏鹅、鸭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下降;
(4)当年留种的母鹅群和母番鸭群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2、雏番鸭临床:
最急性型:7日龄以内,精神萎顿,有时突然倒地,两脚乱划,很快死亡。
急性型:多发生于1-2周龄内,站立不稳,行动迟缓,死前两腿麻痹;继而食欲废绝,严重腹泻。
亚急性型:在疫病流行的后期,或是日龄较大的病鸭,症状比较轻,以食欲不振和腹泻为主。病程也较长,可以延长到1周以上,少数病鸭可以自然康复。
3、雏番鸭病理(与雏鹅类似)
(1)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仅见小肠前段粘膜肿胀充血,覆盖有大量淡黄色粘液。
(2)急性型:多数病例在小肠的中、后段(空肠和回肠的回盲部)外观变得极度膨大,呈淡灰白色,体积比正常肠段增大2~3倍,形如香肠状,手触肠段质地很坚实。肠腔内充塞着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将肠腔完全阻塞,很像肠腔内形成的管型。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3)亚急性型:患雏鹅肠道栓子病变更加典型。
3、区别诊断
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与鸭流感、水禽沙门氏杆菌病、水禽巴氏杆菌病等相似,需进行区别诊断。
(1)与鹅流感区别:
禽流感发生于鸡、鸭、鹅、火鸡、鸽及鹌鹑。各种年龄鹅均可感染发生,发病率、致死率。而小鹅瘟仅发生于一月龄以内的雏鹅、雏番鸭,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一
禽流感患鸭以头颈部肿胀,眼出血,头颈部皮下出血或胶样浸润,内脏器官、粘膜和法氏囊出血为特征。而小鹅瘟无上述病变,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二;
将肝、脾、脑等病处理后接种5~10枚11日龄鸡胚和5枚12日龄易感鹅胚,观察5~7天。如二种胚胎均在96小时内死亡,绒尿液具有血凝性并被特别抗血清所抑制,即可判定为禽流感。而鸡胚不死亡,鹅胚部份或全部死亡,胚体病变典型,无血凝性,可诊断为小鹅瘟,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三。
(2)与水禽沙门氏杆菌病区别:
水禽沙门氏杆菌病是由鼠伤寒、鸭、肠炎、德尔俾等多种沙门氏菌所致。多发生于1~3周日龄的雏鹅,常呈败血症突然死亡,可造大批死亡。肝肿大呈古铜色,并有条纹或针头状出血和灰白色的小坏死灶等病变特征,但肠道不见有栓子,可作重要区别之一;
将患鸭肝脏作触片用美兰或拉埃氏染色,见有卵圆形小杆菌,即可疑为沙门氏杆菌。而小鹅瘟肝脏病料未见有卵圆形小杆菌,即可作区别之二;
将肝脏病料接种于麦康盖培养基,经24小时见有光滑、圆形、半透明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即可确诊。而小鹅瘟肝脏病料培养为阴性,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三。
(3)与水禽巴氏杆菌病区别:
水禽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巴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青、成鹅比雏鹅更易感染。患鸭张口呼吸、摇头、瘫痪、剧烈下痢,呈绿色或白色稀粪。肝脏肿大,表面见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灶,心外膜特别是心冠脂肪组织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即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一;
用肝、脾作触片,用美兰染色镜检见有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即可为鹅巴氏杆菌病。而小鹅瘟肝脏病料染色镜检未见有细菌,即可作区别之二;
将肝脏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皿,经37℃24小时培养,即有露珠状小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即可确诊。而小鹅瘟肝脏病料培养为阴性,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三。
4、防治
免疫:种鹅主动免疫:应用疫苗免疫种番鸭是预防本病有效方法,3个月免疫一次。
雏禽主动免疫:未经免疫的种禽群,雏禽在出炕48小时内应用雏弱毒疫苗+白介素/转移因子进行免疫。
治疗:对已被污染的雏禽群采用雏禽弱毒疫苗+转移因子进行免疫作紧急预防,保护率达80%左右。对已被感染发病的雏禽采用糖萜素+金花舒康饮水/高免血清+转移因子注射效果明显。

二、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三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其他禽类均未发生。雏番鸭1~5周龄为易感日龄,7~20日龄最易感。本病自然感染的死亡率30%~80%,最高可达100%。在自然条件下3周龄以上番鸭感染,随着雏番鸭日龄增长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青年或成年常不呈明显临床症状,但经排泄物散毒。患病雏番鸭以腹泻、喘气和肠炎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2、临床与病变:
病变主要在肠道,尤其是空肠和回肠病变最富有特征性。多数病例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特别是在近卵黄柄和回盲部的肠段,外观变得极度膨大,呈淡灰白色,体积比正常肠段增大2~3倍,形如香肠状,手触肠段质地很坚实。从膨大部分与不肿胀的肠段连接处很明显地可以看到肠道被阻塞的现象。
3、诊断:要作出正确的诊断,需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4、区别诊断:与小鹅瘟、雏鸭肝炎等疾病相类似,需进行区别诊断。
(1)与小鹅瘟区别:
由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两种病非常相似,区别诊断1)血清学外;2)采用易感雏鹅和易感雏番鸭作感染试验。用易感雏鹅和易感雏番鸭分别注射被检病料,如雏鹅和雏番鸭均发病死亡,并具有小鹅瘟特征性病变,为小鹅瘟病毒所致。如仅引起雏番鸭发病死亡,而雏鹅健活,为番鸭细小病毒所致,可作为二种病的重要区别诊断方法之一。
(2)与雏鸭肝炎区别:
雏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三周龄以内的雏鸭一种急性传染病性。患病雏番鸭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出血性斑点特征性病变可作初步区别。
区别诊断:(1)血清学外。(2)采用易感雏番鸭和易感雏鸭(5日龄左右)作感染试验。分别注射被检病料。如雏番鸭和雏鸭均发病死亡,并具有雏鸭肝炎特征性病变,为雏鸭肝炎病毒所致;如仅引起雏番鸭发病死亡,而雏鸭健活,为番鸭细小病毒所致,可作为二种病的重要区别诊断之一。
5、防治
(1)免疫:种番鸭主动免疫:应用疫苗免疫种番鸭是预防本病有效方法,3个月免疫一次。雏番鸭主动免疫:未经免疫的种番鸭群,雏番鸭在出炕48小时内应用弱毒疫苗+白介素/转移因子进行免疫。雏番鸭被动免疫:未经免疫的种番鸭群,雏番鸭在出炕48小时内应用高免血清/卵黄抗体+白介素/转移因子进行免疫。
(2)治疗:对已被污染的雏雏番鸭群采用弱毒疫苗+转移因子进行免疫作紧急预防,保护率达80%左右。对已被感染发病的雏番鸭采用干扰素+转移因子,高免血清(卵黄抗体)+转移因子注射效果明显。

三、番鸭“花肝病”
1、流行特点
发生于纯种番鸭,多数发生于10~40日龄,以15日龄左右发病最多,又称“雏番鸭坏死性肝炎”发病率达50~90%,死亡率为50~85%,病程一般为2~6天。
2、病原
此病的病原尚未分类的新病毒。经血清中和和保护试验等,证明此病的病毒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病毒、小鹅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瘟病毒、鸭流感病毒等没有血清学关系。病毒不能凝集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病毒能致死胚胎死亡,并具有特殊特征性病变,胎几全身充血、出血,皮下水肿,肝脏呈“白点”肝,绒尿膜水肿,充血,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痘斑样病灶。
3、临床症状
患病雏番鸭精神萎顿,绒毛无光泽,废食,怕冷,常挤成一堆。下痢,多呈白色或淡绿色稀粪。
4、病理变化
患病雏番鸭肝脏具有特征性病变。肝脏肿大或稍肿大,表面和组织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病灶和出血点,使肝脏呈“白点”肝、“白斑”、“花斑”肝特征。脾脏一般不肿大,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病灶,使脾脏呈“花斑”脾。肾脏充血、出血,局部有灰白色坏死灶。胰腺一般不肿大,有弥漫性针头大出血点。脑壳出血、脑组织充血。病程稍长的病例常见有轻重不等的心包炎和肝周炎、胸壁连粘。
5、区别诊断
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含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水禽沙氏杆菌病等进行区别诊断。
(1)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区别:
由雏番细小病毒引起3周龄以内雏番鸭一种传染病,以肠道粘膜卡他性炎症病变为特征;而肝脏和脾脏无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病灶,是重要病理变化区别之一;
病料接种易感番鸭胚,此病在胚体上无特征性病变,可作二种病重要区别之二;
应用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血清和抗雏番鸭坏死性肝炎高免血清作交叉保护试验,分别注射5日龄易感雏番鸭,注射后6小时用被检病料上清液或胚液,每雏皮下0.1毫升,观察10天。
结果表明:如抗细小病毒血清组的雏番鸭健活,另一组雏番鸭死亡,即可判定此病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反之为雏番鸭坏死性肝炎。可作为二种病的重要区别诊断之三。
(2)与鸭病毒性肝炎区别:
由鸭病毒性肝炎引起3周龄以内的雏鸭、雏半番鸭、雏番鸭一种急性传染性,3周龄以上雏鸭不发病,这在流传病学方面是重要区别之一;
此病肝病肿大,出血斑为特征性病变与本病“肝白斑”特征性病变,是重要病理变化区别之二;
病料处理后分别接10日龄鸡胚和12日龄易感番鸭胚,如都能引起二种胚胎死亡,即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如仅引起番鸭胚死亡,并有特征性病变,即为雏番鸭坏死性肝炎,是重要区别之三。
(3)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区别: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2~8周龄雏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在流行病学上很相似。此病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主要特征,而无“肝白斑”特征性病变,是重要病理变化区别之一;
将病料触片或涂片作革兰氏或美蓝染色镜检见有多形态小杆菌,而本病为阴性,是区别之二;
将病料接种鲜血琼脂培养基,呈细小菌落,而本病无细菌生长,是区别之三,此外,还可进行细菌学和病毒学检验加以区别。
(4)与水禽沙氏杆菌病区别: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氏杆菌等,所致1~3周龄的雏鸭常以严重下痢,肝脏呈古铜色,并有坏死灶特征性病变,而无“肝白斑”特征性病变,是重要病理变化区别之一;
将肝脏病料触片作美蓝或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卵圆形小杆菌,即可疑为沙门氏杆菌,而本病为阴性,是区别之二;
将病料接种于麦康盖培养基,24小时见有光滑、圆形、半透明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而本病为阴性,可作为区别之三。此外,还可进行细菌学和病毒学检验加以区别。
6. 预防措施
(1)种番鸭免疫:
在产蛋前二周应用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免疫后3个月后加强一次,整个产蛋期孵出的雏番鸭获得母源抗体,使雏番鸭在15日龄左右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2)雏番鸭免疫:
经种番鸭免疫后代的雏番鸭,应在15日龄左右用灭活苗+转移因子/白介素进行免疫;
未经免疫种番鸭后代的雏番鸭,应在1周日龄内,用灭活苗+转移因子/白介素进行免疫。
7. 治疗方法
患病雏番鸭群可应用抗雏番鸭坏死性肝炎高免血清/卵黄抗体+转移因子进行紧急治疗,每雏皮下或肌肉注射1~2ml有很好治愈率。在患病群进行血清防治时,可适量使用抗菌素,有利于控制并发病的发生。

四、雏鸭新型鸭瘟
1、流行特点
在山东发生一种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轻,采用鸭瘟疫苗和鸭瘟抗血清无效,但其症状、解剖变化与鸭瘟相同,主要以皮下、脏器和肠道出血为特点。该病一旦发生,传染快,可以造成大批死亡。发病率可达70-100%,死亡率50-60%。
2、病原
该病毒对番鸭胚、鹅胚、麻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鸡胚的致死率分别达100%、100%、78.3%、60%、82.1和0.病毒无血凝性,与鸭肝炎病毒、雏番鸭细小病毒、鸭瘟病毒无血清学关系,初步诊断为疱疹病毒
3、症状与病变:
精神沉郁,头颈、眼肿胀流泪、周围的羽毛沾湿。头颈皮下有胶冻样水肿,肠道、泄殖腔出血并有溃疡。
4、疾病的防治对策
预防:
(1)、预防免疫
由于新传染疫病还处于研究过程中,给预防带来了困难;同时,根据国家对生物制品的管理规定,使用正规疫苗一般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采用自家苗+白介素/转移因子;
(2)、日常保健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已经成为目前混合感染、继发感染非常普遍的细菌,是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使用抗生素进行保健,能导致机体抵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和耐药菌株的产生,采用禽用微生态制剂+细胞因子进行拌料、饮水进行预防保健,达到预防应激、控制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提高生产性能,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的目的。
治疗
鸭群一旦发生疾病,立即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疾病的蔓延,降低死亡率。
(1)、隔离、封锁,控制发病场地人员流动和病鸭转移。
鸭舍全面彻底消毒。
(2)、立即确诊,找出主要致病原因,对病鸭隔离治疗,控制死亡率。
(3)、治疗方案:
采用特异性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卵黄抗体+转移因子;糖萜素+双黄连散/转移因子;特异抗体+干扰素+转移因子;
如有细菌混合感染采用:敏感抗生素注射,每日一次,连用2-3天。


 上一篇:鸡腺胃炎及肌胃糜烂下一篇:夏秋季节谨防鸡痘